鄉村振興,離不開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桐鄉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入到清廉村居建設中,紀律和規矩意識深入人心,鄉村勁吹清廉風,黨風正、政風清、民風淳的濃厚氛圍沁人心脾。
鄉村振興,清風隨行。前不久,崇福鎮上莫村村民朱某喬遷新居,他照例辦的“上梁酒”卻成了當地津津樂道的話題:每桌22個菜,有魚有肉、葷素搭配,每桌700元的標準相較以往顯得“寒酸”,卻受到大家一致好評。從攀比之風盛行、動輒數千元的“海鮮宴”,到人情往來“標準化”,上莫村文明餐桌“道德評判團”剛成立不久,就在鄉村移風易俗的“老大難”問題上有了突破。
依托“三治”載體,桐鄉積極發揮基層自治的力量,讓村民共同參與村級事務,建立以規范和制約權力運行為核心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推進三治理念與清廉村居建設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條“三治+”清廉村居建設模式。
清不清廉,群眾最有發言權。60歲的張榮華是桐鄉市高橋街道越豐村百姓議事會的成員之一,他告訴筆者,由于緊鄰高鐵站,村里這些年發展迅速,工程項目也特別多。但是,在他們村,再小的項目都要先通過他所在的百姓議事會的審核。
幾個月前,有村民反映,村里10年前安裝的路燈老化,不僅耗電,長時間開啟還導致了路邊的農作物結不了果。村黨總支書記沈春雷知道這一情況后,立即把事項交由百姓議事會討論,大家一致決定要對路燈燈頭進行更換。大家還估算了下,更換兩條線路60多只燈頭,投入預計在5萬多元。數額雖然不大,村里還是通過百姓議事會、村民代表等多方推薦,村里聯系了5家生產燈頭的企業,貨比三家,由百姓議事會最終拍板決定采購哪家的燈頭。“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本賬,只要做到公開公正透明,大伙心里也就更敞亮了。”張榮華說,去年村里的集體用房出租,全村幾百戶人同時競爭,但是由于采取第三方公開拍租的方式進行,沒有暗箱操作,大家都很認可。
像越豐村一樣,桐鄉的176個行政村紛紛建立百姓議事會、網格聽證會機制,讓群眾參與到工程招標等重要事務的評議,防范廉政風險。還制定了《依法履行職責事項》和《協助政府工作事項》兩份權力清單,權力流程圖在“三務”公開欄和信息平臺上發布,實現村社小微權力全覆蓋。去年以來,桐鄉各村共開展村務監督2895次,涉及村級工程項目1050個,資金額達4億元。
村民議出一本明白賬,把小微權力裝進“玻璃瓶”。走進屠甸鎮榮星村,這里有足球場、鄉村公園、文化禮堂等各類設施,村民樂享幸福生活。村黨總支書記金福良介紹說,自2008年以來,村里在各方面的投入累計超過1億元,今年一座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投入就超過1000萬元。投入如此之大,怎樣實現有效監督?
金福良舉例說,今年6月,村里要采購1600多只垃圾桶,本來開會商量好按采購價50元一只桶采購。結果村里有位村民了解到其他村購買的桶的價格要低5元,立即向鄉賢參事會反映。最后,村里又出面與供應商把價格談到了45元一只,為村集體節約資金8000多元。2013年以來,桐鄉通過村務監督挽回損失284.4萬元,減少不合理開支597萬余元。
走進洲泉鎮,群眾拿出手機,掃一掃“監督碼”,便可通過微信進入“洲泉鎮監察舉報處理系統”,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對村莊建設及對干部違紀違規行為等問題進行舉報。這是桐鄉市紀委在洲泉鎮率先推行的智慧監察舉報處理系統,僅今年國慶節期間,就收到16條有效反映,其中8條移交相關部門進行處置。
清廉村居初落成。“三治+”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下,黨風持續向善向好,基層組織更加健全,對標對表意識明顯提升,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有力發揮。五年來,桐鄉全市有關農村基層干部的信訪量下降44%,形成了風清氣正的農村基層政治生態,有力地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如浙江AAA級景區村莊大麻鎮海華村,桐鄉也獲評2017年度浙江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優秀縣(市、區)。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