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在天津舉辦的2018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了《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2018》。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7年,廣東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參與度指數排名中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
首先《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2018》是啥?

小編了解到,這份綜合性年度報告是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國家信息中心“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編撰完成,從2016年開始已連續三年推出。
報告有三大特點:
一是用數據說話。采用文本聚類、情感分析、社交網絡分析等多種方法,對包括網絡輿情、貿易、投資、旅游、跨境電商等在內的數十個數據源,超過500億條數據進行了挖掘分析;
二是全方位覆蓋。覆蓋7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31個國內省(自治區、直轄市)、1000多家智庫、2400多家媒體;
三是指數化評估。重點推出“一帶一路”國別合作度、省市參與度、投資環境指數、數字絲路暢通度、媒體關注度、智庫影響力等六大指數。其中,投資環境指數和數字絲路暢通度指數是國內首次發布。
那今天我們要討論的這個“一帶一路”省區市參與度指數,就是從中國國內各地區視角,評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情況及實施效果。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主任于施洋介紹,“一帶一路”省(區)市參與度測評是基于政策環境、設施配套、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綜合影響五個維度,構建了包括5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20個三級指標在內的“一帶一路”省區市參與度指標體系。

測評結果顯示:“一帶一路”省市參與度指數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為61.39,首次突破60。廣東省連續三年蟬聯榜首,山東位列第二,上升最快,四川、湖北首次進入前十名。

記者發現,廣東在5個一級指標中均居前列,其中政策環境、設施配套排名第一,經貿合作排名第五,人文交流排名第四。
那廣東是如何考得這個“狀元”的?讓我們逐項分析分析。
首先看政策環境。

“政策環境”指標包含管理體制、政策文件、資金保障3個二級指標,廣東此項得分最高。
要知道,廣東可是全國首個發布參與建設“一帶一路”實施方案的省份呢!2015年7月,廣東就成立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外辦等11個部門為成員。
過去5年來,圍繞建設戰略樞紐、經貿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三大定位要求,廣東推出了不少含金量高的舉措。就在不久前,廣東又推出了“外資十條”(修訂版)、“實體經濟十條”(修訂版)等真金白銀的優惠政策措施,努力為廣大企業投資興業提供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
其次是設施配套。
“設施配套”指標包含涉外園區建設、交通基礎設施2個二級指標,廣東同樣領跑全國。
構建通達全球的綜合交通體系——截至2017年底,掛靠廣東港口的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達350條,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南方航空公司開通的國際航線,已覆蓋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地區;積極開行國際貨運班列,今年上半年廣東中歐、中亞班列發運數量同比增長20%。
打造優勢產能轉移的境外合作載體——中白工業園廣東子園列入商務部中白工業園重點推動的項目;中沙吉贊產業集聚區納入國家重點推動的產能合作示范區,廣州泛亞聚酯公司PTA及下游產業項目獲得沙特首個外國獨資石化項目的投資許可;中國·越南(深圳—海防)經貿合作區完成投資主體股權重組,臥龍電氣等3家高科技企業已確定落戶園區。
然后再看看經貿合作。
“經貿合作”指標包含貿易合作、投資合作、重大合作項目3個二級指標。此項廣東名列第五。
進出口方面,廣東對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額由2013年的11117.3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5036.9億元;其中2017年同比增長14.9%,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22.1%。
雙向投資方面,截至2017年底,沿線國家在我省設立項目8770個,實際利用外資151.2億美元;其中2017年設立企業1243家,同比增長59.6%;實際利用外資3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1%。
最后再看一下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指標包含友好城市、旅游熱度、教育合作、交流活躍度4個二級指標。此項廣東排名第四。
與沿線國家廣泛開展人文交流,是奠定堅實民意和社會基礎的前提。教育方面,越來越多的沿線國家留學生在廣東就讀;文化方面,國內24個城市申遺城市共同組建海絲保護和申遺城市聯盟并簽署《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聯盟章程》;旅游方面,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簽署23個旅游合作框架協議和備忘錄,廣東游客說走就走“看世界”更便捷……
編輯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