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銻都如畫。
離開城市繁華,走進冷水江市鄉間田野,綠樹掩映的農家院落,寬敞平坦的鄉間小道,古樸厚重的風雨古橋,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令人流連忘返。走進農家小院里,兒童嬉笑打鬧,老年人閑嘮家常,街坊鄰居笑靨如花。
冷水江市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工程來抓,既打攻堅戰,又打持久戰,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使全市鄉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成為“最受歡迎的幸福工程”。
高位鋪開鄉村振興畫卷
工農聯動,城鄉聯動,才能比翼齊飛。
冷水江市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新農村建設全覆蓋,全市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出鄉村振興20件實事……一項項政策的出臺,一場場攻堅的硬戰,鋪開了冷水江市新時代農村發展的畫卷,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美好圖景正徐徐展現,希望的田野上釋放著鄉村振興的無限動能。
2010年,冷水江市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率先在全省啟動了整域推進新農村建設。五年的集中攻堅,累計投入15億元,實現了新農村建設全覆蓋。
2016年,冷水江市啟動美麗鄉村建設,推動農村向美麗鄉村提升。2017年,冷水江市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2018年,冷水江市委、市政府決定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最重要的載體、最主要的突破口、最有效的抓手,強化產業支撐,改善鄉風民風,發掘村居特色,以爐竹、麻溪村為重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打造“鄉村+美麗+旅游+休閑”的美麗鄉村“冷水江模式”。
與此同時,冷水江市全面改善鄉鎮集鎮的鎮容鎮貌,村村開展移風易俗行動,組建新時代業余文藝宣傳隊,實施鄉村教師“安心工程”,組織開設市、鄉農民技能培訓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引導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全市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國特色小鎮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大提質工程,城鄉公交一體化工程,消滅荒山、植樹造林等20條具體措施落實。全面提檔產業質量、完善基礎設施、倡導鄉風文明、美化外部環境,傾心打造幸福新農村。
鄉村振興的滾滾熱潮正在勃發,一個個精彩的發展故事在“銻都”大地悄然上演,一座座美麗的鄉村在青山綠水間粲然綻放。
盤活資源發展特色產業
冷水江市以工業立市著稱,薄弱的農業產業一直是鄉村發展“軟肋”。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冷水江市堅持以特色產業帶動鄉村發展,實施“一村一品”“一鄉一特”工程。經過培育和發展,初步形成了特色水果、蔬菜、油茶、中藥材、肉牛養殖、食用菌種植等區域性主導產業格局。截至11月底,冷水江市優質水果生產基地達到4.2萬畝,其中高檔優質水果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優質水果年產量達到4萬噸以上。小水果被省農委定為“一縣一特”主導產業, 7家企業11個產品取得“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注冊商標23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1個,鐸山鎮眉山村被國家農業部評為“一村一品”示范村,新田藍莓基地被評為湖南省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與此同時,大力實施農業提質增效升級行動,緊扣響蓮葛根產品、眉山葡萄、水云峰黃桃、瑞生源楊梅飲品、新田藍莓等特色農產品,通過建基地、強龍頭、拓市場,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打造高品質拳頭產品,帶動一大批富有農村韻味的特色種植基地、星級農家樂和耕作體驗產業。
更讓人欣喜的是,“互聯網+”的春風也吹進冷水江市農村。冷水江大力推進農業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建設三級服務體系,實現了市里有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鎮有電子商務服務站、村里有電子商務服務點,構建起“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麻辣魔方”“富硒葡萄”等成為互聯網熱銷產品。
目前,冷水江市培育出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6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有9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497家,家庭農場150家,共流轉水田、旱土、林地等各類土地5.5萬畝。2017年休閑觀光農業實現營收1.55億元,接待人次約68萬人次。
科學治理補齊環境短板
山美水美、村富人美。
2017年起,冷水江市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主攻基礎設施,農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綠化美化、廁所革命等工作。建設小游園、小廣場等設施,同時,保潔、生活垃圾處理基本實現常態化,推動城市污水管網向周邊鄉鎮延伸覆蓋,農村面貌實現“由外而內”的美麗蛻變。近年來,冷水江市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119戶,改造衛生廁所10963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46.5%。
冷水江市把植樹造林作為生態宜居的重要工作內容,開展大型義務植樹活動2次,共植樹92.3萬株,實現荒山造林1萬余畝。
漫長的采礦和冶煉歷史,導致錫礦山區域的違法建筑和廢棄廠房、工棚繁多,雜亂無章。冷水江市將美麗鄉村與環境污染治理同步進行,成立錫礦山風貌改造工作組,制訂實施方案,著力打造整潔、可觀賞的錫礦山生態修復示范核心區,全面實現錫礦山生態修復示范核心區公路沿線兩側可視范圍內風貌統一,生態優美,宜居宜業。
鄉村美了,身心就有了寄托。周末,市民紛紛走進農村,體驗農村生活,采摘特色果蔬,拍攝秀美風光,紛紛曬至網絡平臺。“來了就不想走”,農村體驗游成為了一種新的時尚。
鄉風和諧共享美麗生活
文化是鄉村的“靈魂”,鄉風是鄉村的“印記”。
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冷水江市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農家書屋、村廣播室、村文化活動室、村文化活動廣場等基礎文化設施實現全覆蓋,并建立村規民約,號召廣大群眾人人參與文明家園建設,培養淳樸的鄉風民風。
注重把文化美和自然美融入村莊發展之中。一方面,挖掘鄉愁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農村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儺戲、資水灘歌、舞春牛等特色文化,開展龍舟比賽、楊梅文化藝術節、黃桃節、荷花節等豐富節慶活動,用獨特的文化載體增加美麗鄉村的特色。
強化農村文化設施、村規民約、群眾性地域文化活動建設,廣泛開展鄉風評議活動,全面糾正鋪張浪費、封建迷信、薄養厚葬、賭博成風等不良陋習,許多村莊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村級文化,徹底盤活了“傳統文化+鄉村旅游”這盤棋,不僅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還給老百姓留下了世世代代的文化魂。
目前,冷水江市10個鄉鎮(街道)均成立了新時代鄉村業余文藝宣傳隊,創作出十多部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并開展各類宣傳活動48場次,豐富了鄉村業余文化生活。同時,評選出鄉村好人家及文明家庭36戶,在農村群眾中形成了正面導向、樹立了典型、凝聚了正能量。
產業之美、環境之美、文化之美,村莊建設與山水、人文環境相互融合,冷水江市形成了一批環境優美宜居、村容景致獨特、鄉風文明和諧的魅力田園鄉村,使無數人夢想中“良田美池、阡陌交通、屋舍儼然”的鄉村美景成為現實,冷水江市的鄉村煥發出多彩魅力!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