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歷史中,每一偉大而高貴的時刻都是某種熱忱的勝利,“同期線損”新時代科技電力的又一時刻,抄見供、售電量同一時刻,客觀地真實反映著線損。線損是電力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性經濟指標,降損增效是供電企業生產經營的中心任務,對提高供電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效有著重要意義。沿河供電局加強精益管理,充分運用計量自動化系統,全員協調共進,從“晾毛巾”找水分、“擰毛巾”擠水分到“曬毛巾”無水分,全力推進“同期線損”管理,實現降損增效,為企業創造價值。
協調共進,全員動員
浪費不以量小而為之,節約不以量小而不為。為降低線損,沿河供電局緊緊圍繞“自動統計、精準分析、高效處理”的管控核心,實施精準降損,挖潛增效做出新貢獻。
為確保任務完成,該局高度重視,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職能部門負責人和供電所所長為成員的線損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班子分所包片,部門掛靠供電所精誠協作,同部署、同任務、同考核,層層任務分解、層層壓力傳導,讓責任落實到每一名員工,真正的形成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在攻堅期間,采取日例會形式進行嚴格管控,每天晚上七點通過視頻會議,從局到所上下聯通,進行日匯總、日分析、日報告,深入推進供電所“同期線損”總體進度。深入分析討論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分享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互通互進,有力助推了問題的解決,實現降損。
要想進步,就必須前進,不僅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互進,還得走出去,向前期指標領先的德江供電局學習,向起步最早的江口供電局學習,并充分借鑒和學習他們先進經驗和做法,有效的提升了員工處置和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截至12月12日,全局“同期線損”指標臺區日線損率從3月31日的82.14%降到現在8.57%,下降了73.57個百分點,以優異的成果,在全區排進了前三名的好成績。
強化監督,獎懲兼治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監督是管理過程持續最長的一種功能,因為它是在執行決策全過程中實現,只有監督再監督,抓實工作任務,狠抓工作落實,嚴肅懲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各項工作才能健康有序推進。
局紀委強強介入,建立“同期線損”紀律督查小組,嚴格按照工作部署,緊扣“兩個責任”落實,加強日常教育監督,有效運用“銅仁供電局六機制一清單”,扎實推進“同期線損”工作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態和干事氛圍。
自6月開始,督查小組針對“同期線損”工作指標滯后,時間緊、任務重具體情況,有效運用雙輪驅動,采取明察暗訪、隨機抽查方式,按周對供電所開展現場紀律及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讓全局上下全員齊參與,知恥而后勇,激發全員參與的斗志,通過全局黨員干部員工知恥而后進,奮起直追,迎難而上,指標得到顯著提升。
在強化監督的同時,以績效為驅動,建立獎懲激勵機制,設立了“同期線損”專項獎勵基金池,充分調動全員的專業管理積極性。并采用分層級考核模式,實現獎懲全覆蓋,嚴考核,前期,淇灘供電所一次最高考核達2萬多元,考核力度之大,居全區之首。
績效驅動與監督再監督相結合,形成一把雙刃劍,所向披靡,并按規定嚴肅問責。據統計,該局現場紀律督查21次,發出督查通報21期,對指標滯后供電所負責人提醒談話9人,調整班組長4人,集體談話4人;利用“雙輪驅動”追補電量43.4萬千瓦時,對手工抄表未按要求提供用戶表計圖片責任人員問責處理200人次,經濟問責1.59萬元;對設備運維、臺區責任制落實不到位人員,經濟處罰31人,共計金額1.11萬元。
苦干實干,精益求精
信仰亦如人生的座右銘,在你灰心喪氣的時候,給你鼓勵,堅定你的目標,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后都會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也正是信仰對他們的指引,使他們一步步披荊斬棘,走向成功,電力人的每一次飛躍,也都有他們深刻的故事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信仰。
“為了新景供電所一戶計量上線,跑現場就跑了三次,系統檔案信息和計量模塊、接線都正確,就是上不了線,最后登上電桿,才發現是下戶線搭到了橫擔上超成接地導致未上線……”沿河供電局供電服務部線損專責張海山這樣說道。
計量上不了線,采不了數據,臺區日線損異常率就會失控,處理各種計量異常,成了張海山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他話不多,吃苦耐勞是他的一貫作風,除了出差,現場就是他最久的地方,跑偏13個供電所最難啃的異常計量。
每到一個供電所,他都會梳理檔案、查看關口接線、臺區、戶表異常等情況,問診把脈,攻克一個個難題,以師帶徒,現場消缺模式進行指導,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各個供電所才得以涌現出一批批“同期線損”技術能手。
有一個人,每天都在凌晨回家,以敏銳的神經時刻繃緊著指標的弦,她就是沿河供電局供電服務部大客戶班班長張紅,她就像一位管家,時刻咬緊“同期線損”指標不放松,白天處理系統檔案、電話督導時時跟蹤,晚上12點準時從系統導出數據,分析異常情況及時分發至各個供電所,嚴格過程管控。
談起工作最難的是什么,張紅說:“基層供電所工作量還是很大,在期間最難的是人的思想,這個解決了,在通過層層壓力專遞,指標就一定能夠實現,只要哪個供電所一有波動,我就會立馬電話進行督促,直至指標穩定。”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都我們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沒有什么是完不成的。
在臺上,他是口才流利的主持人,在臺下,他是業擴報裝的技術能手,在面對“同期線損”的挑戰,他毅然選擇了刻苦與專研,以一人之力,攻克技術難關,助推了黃土供電所臺區日線損異常率實現了5.5%的跨越,他就是黃土供電所從事營配綜合崗位的張俊。
就是這樣一位90后的小青年,當問張俊降損的秘籍是什么,他這樣回答道:“只要你肯去做,就沒有做不了的事,同期線損工作,必須完善系統檔案,利用計量系統進行分析,然后分配現場消缺任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與現場消缺人員多溝通和有效溝通,把問題真正解決,少走不必要的路。”
成功的背后都離不開每個人執著的信念和堅守,更離不開齊心協力的手挽手,面對“同期線損”只有以嚴謹的態度、務實的作風,發揚工具理性和專業主義精神,不斷踐行工作創新驅動力,推進精益降損管理,實現10千伏及以下有損線損率持續降低,真正的達到降損增效目的。(冉和勇)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