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漢油田對頁巖氣井大力實施“一井一策”動態管理,采取合理設定新井產量、對老井實施間開生產、拯救“水淹井”等措施,努力提高采收率,確保氣田穩產。目前,氣田生產井都“挑”起穩產擔子,日產量穩定。
合理配產,讓新井贏在“起跑線”上
焦頁5-3HF井是一口剛“出生”不久的“氣寶寶”,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公司技術人員打“他”一“問世”,就強化氣井動態分析,為“他”實施定量生產,每天產量設定為12萬方,通過讓氣井持續而平穩地釋放產量,達到延長穩產期的目的。
頁巖氣藏屬人工改造氣藏,與常規天然氣相比開采差異大。常規天然氣有較長的穩產期,而頁巖氣井穩產時間較短,遞減期較快,目前,國內尚沒有針對頁巖氣合理配產的成熟方法。
如何讓“氣寶寶”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
公司根據氣井情況,分析眾多參數的對應關系,繪制典型遞減曲線模板,明確了頁巖氣井初期產量遞減快、后期遞減緩的特征,建立了頁巖氣井開發規律表征指標和描述方法,為每口新井找到最佳配產方案,填補了國內頁巖氣合理配產的空白。
“為新井合理配產,就好比給人‘壓擔子’”,涪陵頁巖氣公司技術中心副總地質師沈金才介紹,“能力較低的氣井,追求2-3年左右穩產年限,適當低配產,如果配產過高,氣井就‘傷’了;能力高的氣井,追求3-4年左右穩產年限,適當高配產,提高其攜液能力,延長穩產期,切不可‘大馬拉小車’。”
今年以來,公司悉心為32口新投產氣井實施了合理配產,助力新井一出生就穩步起跑、健康成長、奉獻產量。
優化間開制度,讓“老井”養精蓄銳
焦頁1-2HF井生產已有4年多,目前進入間歇生產階段,平臺員工經常根據生產指令,對它實施關井開井措施。
隨著氣田開發的深入,氣井地層能量逐漸衰減,部分“老井”出現攜液能力不足、間歇生產等問題,影響氣田產能釋放。
由于氣藏不能像油藏那樣,可以通過注水措施來補充和增加能量,很多時候需要通過關井,依靠地層自身能量的不斷蓄積,做到氣藏能量平衡,進而實現正常開采。
“氣井年紀大了,也需要歇口氣兒,關它幾天,讓它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后再繼續工作。”公司技術中心工程師劉方圓形象地比喻。
技術人員建立了間歇生產井大數據庫,建立完善井筒狀態模型、臨界攜液流量模型,認真開展間開井制度分析,分析氣井攜液流量、水氣比等數據,以減少放噴浪費氣量和提高生產效率為目的,不斷優化開井方式和開井產量,深化間開制度在氣井產量遞減中的應用,嚴格按照“一井一策”原則,對間開井進行差異化管理,確保每口“老井”開關之間有效益。
焦頁44-2HF井實施間歇生產后開井,技術人員根據其水氣比參數,延長了產氣周期,減少了放噴次數,使該井開井階段累產增加50%。
“優化間開制度,就是遵循頁巖氣生產的壓降規律,通過差異化地開井、關井,達到氣井‘呼吸’平衡、順暢,實現持續穩產。”劉方圓說。
“清痰”順氣,搶救“水淹井”
焦頁50-4HF井因井底積液嚴重,一度被“淹”,公司技術人員通過鄰井氣舉方式,使該井恢復了產量。
隨著氣田持續生產,部分氣井地層能量減弱,井筒積液增加,依靠自身氣流很難帶出井底積液,完成排水采氣,氣井不能連續生產。
“氣井最怕水,就像喉嚨黏了痰,人會呼吸困難,氣井也一樣,積液會造成氣井‘心悶發慌’,導致上氣不接下氣,嚴重時完全會被‘淹死’。”在談到積液堵塞井筒、影響氣井產能發揮時,公司技術中心氣藏工程所負責人葛蘭打了個比喻。
為此,公司根據氣井不同的生產狀況,為它們量身制定放噴排液、氣舉排水、泡沫排水、柱塞排水、噴射引流等各種排水“治療”方案,“水中撈氣”,有效幫助氣井排除積液。
烏江南區塊是一塊典型的“水淹地”,氣井水氣比高,積液現象嚴重,氣井曾一度“淹死”了一大片,產量由最高100萬方遞減到不到30萬方,給氣田穩產帶來極大壓力。公司全力組織開展《烏江南高水氣比氣井穩產對策》研究,對25口井分別采取了柱塞、泡沫、氣舉等排水采氣措施,使該區塊日產量達到了40多萬方。
今年以來,公司共完成排水措施150多井次,救活“水淹井”150多井次,很多氣井“梅開二度”,甚至“梅開三度”,成功率達96.4%。(戴瑩 朱一麟)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