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40栽,儺鄉展新顏,德江(素有儺戲之稱)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電力需要歷經了電網建設、市場營銷、優質服務等發展歷程。
40年來,德江電力人為人民生產生活提供了安全、經濟、清潔、便捷、可靠的電力供應,有效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
1978年,德江只有一座35千伏上刁變電站,電力基礎設施薄弱。如今,變電站數量實現從1嬗變到今天的16座。
“40年前德江人用電,不但要‘定量供應,還要經常’等電’”,回憶起八十年代用電緊張的往事,德江供電局老職工張中祿記憶猶新:“那時候,孩子晚上放學回家,家長要催著做作業,不然過了點就‘沒燈’了,七八點鐘是用電高峰,少數有電腦的家庭也只能看電量不足、無法很好成像的‘雪花’電視。待晚上10點以后,燈才會逐漸亮起來......。 當時的工業用電同樣受困于德江電網較低的承載能力,出現了產能不足的情況,“日化廠、酒廠、農機廠、水泥廠等‘用電大戶,工人們都想干五休二’,不是因為企業實施彈性工作制,而是每周必須有兩天因電停工,企業受困于電力瓶頸,發展壯大也舉步維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德江電力從此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86年5月,上刁變電站改造為35千伏小窩堡變電站,供電范圍由德江城區開始擴展到煎茶鎮和沙溪鄉。用電客戶主要是縣城和少量農村。
80年代初期,德江封閉、落后,改革開放力度輕、步子小,經濟發展緩慢,電力建設猶如蝸牛前行,沒有大型工礦企業支撐,因而用電負荷也沒多大增幅,每年均在650萬千瓦時徘徊。
跨入90年代,經濟社會發展開始提速。德江電網加大建設步伐,110千伏羅家寨變及其聯網輸電線路建成投產。德江電網初具規模,供電能力大幅提升,技術力量日益增強,供電網絡開始向思南的寬坪鄉和沿河的中寨鄉延伸。
1999年,“兩改一同價”的春風吹遍祖國大江南北,德江電力建設迎來了建國50年來快速發展的春天。在德江電力人的努力下,一基基鐵塔拔地而起,一條條銀線飛跨山間,一座座新站展露容顏,供電能力、供電可靠性大幅提升,電網覆蓋面不斷擴大。德江轄區投資3000萬元的農網改造“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使農村經濟駛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同時,35千伏老場變及聯網輸電線路等一批農網工程新建項目相繼竣工,聯網運行。
經過短短三年的建設,到2001年末,德江電網擁有35千伏變電站3座、110千伏變電站1座。使管理手段、供電能力、服務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德江供電歷經40年的頑強打拼,電力建設成果輝煌。截止2018年8月31日,德江電網已有35千伏至220千伏電壓等級變電站16座、220千伏線路一條、110千伏線路條、10千伏線路94條。
全社會用電量40年增長30倍
1978年到1992年間,德江的大用戶有水泥廠、農機廠、日化廠、酒廠,這些都是小得可憐的廠礦,年用電不超過50萬千瓦時,加上人民生活用電也只有300萬千瓦時。
那時候,平均每戶每月需要用電5至10千瓦時,每千瓦時電價為0.155元,而一個人民的年收入僅為400元。面對昂貴的電費,很多人民晚上都選擇早早入睡,或使用煤油燈照明。同時,經常停電是常事,一停就是三五天,一年停電時間達3739小時以上,線損率都在20%以上,供電可靠率在45.31%以下。
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電網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年平均停電時間由3789小時降到如今14小時,降幅263倍。供電可靠率由45.31%提升到99.72%,是當年的2倍多。
從市場營銷部了解到,如果不受影響,2018年電量將突破6億千萬時。與改革開放之初電量相比,電量增長30倍。
電量的增長體現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我清楚記得,以前能夠有一臺黑白電視機、一輛自行車便是家庭的奢侈品。現在的年輕人真幸福,全是使用電氣化;不過我們也算幸運,趕上了幸福生活的時代”。該局退休老同志顏景瑞感嘆說。
現在,只要走進德江普通老百姓家內,彩電、音響、冰箱等電器俱全,一個月用電量少則100千瓦時,多則上千千瓦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量指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在供電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地方GDP持兩位數增長。德江電力的迅猛發展和供電能力的大幅提升,為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電力需要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服務從“電老虎”轉身變為“電保姆”
一直來,德江電力人被戲稱為“電老虎”。那時候,因為電網薄弱,德江電力人對供電服務的理念不清。
改革開放后,德江電力的工作機制、管理模式及供電服務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斷優化服務水平,及時了解地方發展的主導方向,及時與政府溝通和交流,提升供電可靠性;全面拓展銀行代扣、微信支付、微廳綁定等便民繳費渠道,力求實現對所有客戶的全面覆蓋,僅今年8月,德江縣用電客戶有15.78戶,非現金交費比率占了99.78%;推行臺區負責制,提高工作效率,一切以保證客戶滿意為準則,對各項服務工作流程進行再優化。
“大爺,您家中線路老化,插座也不導電,還有些電線絕緣層都被老鼠咬破了,存在安全隱患。我來給您換插座了。”沙溪供電所員工李少寬敲響黃壩村黃少華的大門,為其更換用電設備。
如今的德江電力人從之前的“電老虎”到現在的“電保姆”服務嬗變,近年來,德江電力人切實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把客戶訴求、客戶滿意作為優質服務考評的一項重要指標抓牢抓實,全面推行網格化服務新模式,將大客戶、片區客戶經理與設備主人有機結合,劃分網格化區域,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為滿足人民最求美好生活對電力的需求提供電力支持和保障。
逐浪40栽,德江電力人通過強電網、優服務,落實“網格便民、精簡利民、凝心親民、責任為民、廉潔于民”真情措施,為助推德江經濟的快速發展夯實了基礎。(李朝輝)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