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桐梓縣西南一隅的容光鎮,喀斯特地貌,7個行政村,43個村民組,國土面積70.54平方公里,近2.2萬余人的用電,由桐梓供電局花秋供電所提供供電服務。
頭戴安全帽、身穿藍色工作服,舉著喇叭喊著“村民們,大家好!我們是桐梓供電局花秋供電所的員工,大家要注意安全用電,出門干農活時記得拔掉用電器電源,預防漏電引發火災,同時記得按時繳納電費......”今天的“廣播”就這樣開始了......這些“供電人”,是花秋供電所容光服務站60、70后的老員工。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小喇叭”供電服務隊。
服務隊隊員張楷、劉世超、陳先軍,手舉小喇叭向容光鎮聯龍村行駛,小喇叭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村民們的目光,容光鎮聯龍村年邁的老奶奶正坐在家門口向迎面而來的“小喇叭”供電服務隊招手。隊員們隨即下車,為孤寡老人曾現秀家中排查線路隱患和更換已壞燈泡,告知年老老人安全用電常識。
服務隊中對村里實際情況最了解的張楷提出了用小喇叭開展電力服務的想法。“在農村,由于條件限制,很多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聽力又不好使,行動又不方便,或許接地氣的法子更有用點。”就這樣,小喇叭開啟了電力服務。通過小喇叭喊話提醒和幫助村民,村民接收到消息后,互相轉告到各家老人小孩。在小喇叭的幫助下,服務隊保障著5480戶用戶的供電服務。
服務隊隊長張楷介紹說:“在容光鎮喀斯特地貌條件下,用戶居住地不集中、跨度大、距離遠,在家的大多又都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集中服務困難大,追費困難更是大。自從開展了小喇叭服務以來,我們的追費困難減小了,為老百姓切實提供電力服務的渠道增多了,比如,我們現在不僅提供電力宣傳,還定期為他們室內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有時還免費為他們更換電燈等。”
在推薦微信繳費時,村民和供電服務隊拉起了家常,習水縣四平村用電客戶宋明強笑嘻嘻地說道:“以前不知道用電有這么多安全注意事項,自今年年初開展到現在,花秋供電所的"小喇叭"供電服務隊宣傳進村后,內容口語化、接地氣,讓人通俗易懂,不僅讓我們熟悉了電力法律法規和電價政策、安全用電常識和觸電急救常識,而且幫助引導我們如何使用微信繳電費或聯絡打工的"異地親"繳電費,要是沒有小喇叭的引導,還真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樣的“安全用電提醒”在四平村重復了上百次,這樣的聲音受到村民們一致好評,被當地的村民們稱為“最美鄉音”。
幾個月來,小喇叭供電服務隊用他們熱情的服務溫暖村民的心窩,不斷拓寬電力公告、安全用電知識宣傳、非現金交費等用電服務,還免費為村民更換修理閘刀23處、更換室內接線頭氧化5戶,實現容光鎮電費非現金繳費比例達90℅以上,真正解決“最后一公里”服務渠道,為老百姓服好務、供好電。(張楷 林利)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