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的科研生產管理“問題導向庫”面向全院各領域應用,動員全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截至10月底,一院“問題導向庫”已累計入庫935個問題,其中591個已解決。
據一院總工程師范建芳介紹,一院將用3年時間打好消除問題“殲滅戰”,解決共性、難點、長期、重復性的問題,提升組織的效率和效益。
發現問題“拉條掛賬”
近年來,一院科研生產任務進入新常態,型號任務大幅增加、市場競爭全面展開,持續關注和閉環解決關鍵、重大、共性等問題的需求更加迫切。
從2016年開始,一院就提出以問題為導向,建立型號科研生產管理“問題導向庫”,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型號研制中的各類問題“拉條掛賬”,逐一解決。
2017年年初,一院“問題導向庫”試運行。同年4月,一院發布了關于“問題導向庫”應用的管理要求,初步建立了“問題導向庫”應用機制,應用范圍為全院與科研生產有關的單位、型號、部門和個人。
今年,為打贏型號任務保成功和經濟發展保增長“兩大翻身仗”,一院黨委、院領導提出“全院干部員工以問題為導向,所有瓶頸、短線問題均納入問題導向庫,落實責任、持續關注、徹底解決”。
那么,發現的問題怎么入庫,又怎么解決呢?范建芳說,入庫的問題一種是型號協調會、調度會上,院領導、型號“兩總”或相關單位、型號、部門提出的待辦事項,在明確責任部門后,被錄入到系統;另一種是由一個部門、一個型號或一個單位提出的自身解決不了的難題。
“責任部門接到問題之后,必須提出問題解決的計劃和措施,填寫問題解決的進展情況,直到整個問題解決,提交確認完成。最后,提出問題的部門會進行滿意度評價,整個問題才算實現閉環。”范建芳說。
聚焦短線和瓶頸問題
科研生產的“痛點”在哪里,解決問題的重點就在哪里。
范建芳說:“解決問題必須有‘啃硬骨頭’的決心。”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共性、難點、長期、重復性的問題,避免“一事一辦”“碎片化”的現象,一院“問題導向庫”重點、集中解決共性問題和短線瓶頸問題。
今年,長三甲系列火箭面臨高密度發射,僅以長三甲火箭為例,全年14次發射的任務量給常溫貯箱生產車間帶來巨大壓力。
在今年年初的型號工作會上,該型號隊伍就將影響產品生產進度、產品質量保證等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納入“問題導向庫”,長三甲系列火箭常溫貯箱生產能力不足就是其中之一。
為此,相關責任單位211廠采取“四步走”補短板、解難題:優化流程、超常工作、獎勵激勵、任務分流,使生產能力滿足了發射需求。
前幾年,由于型號任務繁重,研制、批產并舉,經常會出現物資備料與型號研制進展不匹配、供應不及時的情況。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物流中心編制型號三年滾動備料計劃,型號物資供應與型號計劃的匹配度逐年提升。
通過制定通用產品驗收統一標準,成立專項協調工作組,一院統籌解決了十大短線問題,5個質量共性問題,明確了責任單位、責任人、配合部門及主管院領導等。據介紹,在2018年入庫的252個短線瓶頸問題中,目前已解決143個,其他問題正在穩步解決中。
目前,一院已制定并發布了科研生產問題三年清零專項計劃方案,擬對相關問題全部清零。
持續導入持續解決
“‘問題導向庫’中的問題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邊導入、邊解決。”范建芳說。今年5月,科研生產管理“問題導向庫”擴大應用范圍,不限于科研生產管理領域,也不僅限于需院統籌解決的短線、共性和重大問題,而是面向全院全員開放應用。
6月1日至今,“問題導向庫”新增問題百余個,持續導入、持續解決。目前,除科研生產管理領域的問題外,一院將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與法律糾紛問題也納入問題導向庫。
如今,在一院,無論是本部各部門,還是各基層單位,乃至各研究室、各班組,都形成了“以問題為導向”的氛圍,有的建立了自己的問題導向庫,有的“一人一事一責”解決問題,有的對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人予以重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一院蔚然成風。
今年6月開始,一院媒體陸續報道了這些在科研生產和經濟運行中的難題、解決辦法及效果,在全院營造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輿論氛圍。
范建芳說,后續,一院還將深入推進“問題導向庫”應用,一方面找出并固化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另一方面持續優化系統功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問題導向的長效機制。(左秋紅)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