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的一個新特點是,很多年輕的生物醫藥企業在未獲得FDA批準進行臨床試驗之前就成功IPO。根據相關統計,2018年成功IPO的臨床前期生物企業已經達到至少7家,而2017年一整年只有一家。
從世界范圍來看,生物醫藥的市場和前景都不容小覷。而從中國角度來看,今年以來,香港資本市場迎來了重大的改革,通過開放生物醫藥企業在港上市,刺激了生物醫藥實現新的突破,也為我國實現“突破性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筆者了解到,今年,歌禮制藥、百濟神州和華領醫藥就相繼在港交所登陸。其中百濟神州在美國NASDAQ上市后在港交所再度上市。龐大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和政策的變化,讓港交所日漸成為在NASDAQ以外的另一上市選擇,也為更多的生物醫藥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目前,生物醫藥市場被看好,其高技術、高收益的特點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進入該市場。中國生物醫藥市場更是吸引了諸多的國外企業以投資者。
對于當中的機遇,有專家建議,中國生物醫藥企業應當抓住彎道超車的歷史性機遇,利用好臨床技術和藥品雙重管理的優勢,不斷摸索免疫細胞療法臨床腫瘤精準適應癥,推動免疫細胞療法新型審批制度的建立。還要探索華旭藥物、生物藥物、免疫細胞療法三聯治療腫瘤的應用。
此外,要積極拓展自身免疫疾病、感染、炎癥、退行性疾病和纖維化等疾病的細胞治療法的研究,探索化學藥物、生物藥物、免疫細胞療法、基因治療組合式治療方案治療某些難治性疾病。
而對于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資,筆者了解到,在醫藥行業細分投資領域之中,生物醫藥占比較高,2016年占據投資數的29.2%。與此同時,對醫藥行業進行股權投資的投資機構數量也快速增加——從2014年的113家驟增至2015年的221家與226家。
過去幾年中,風投對于醫藥的投資增加了3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涌入到醫藥研發中。“在2016年,有3200億元的風投資金實現了IPO,可以看到,風險投資對于生物醫藥創新的支持力度是堅定不移的。”
不過,相關專家也表示,生物醫藥產業對于創新研發能力和資本的抗風險能力都提出了十分嚴苛的要求。在眾多高科技創業投資領域中,生物醫藥產業也可以說是比較難啃的一塊骨頭。
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對此,專業人士強調,在中國生物醫藥行業中,很多的在研項目高度同質化,出現了扎堆的現象。比如,腫瘤領域是生物醫藥行業中的熱門領域,目前在該領域的企業有很多。這么多企業去做產品,有特色的很少,相應的資源和資金就大大浪費。
其實,中國生物醫藥在過去幾年的進展是比較可觀的。在今后的10-15年里,相信會有更多的中國藥企躋身世界前列。“目前,這種情況在科技領域已經發生了,而在醫藥領域也會出現同樣的局面,中國的角色也會舉足輕重。”
文章鏈接:中國制藥網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72103.html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